咱就是说,能不能先暂停一下那些铺天盖地的“妈妈你真棒”式赞歌?
每当刷到类似的妈妈你真棒插曲视频,弹幕里飘过一片“加油”、“伟大”、“辛苦了”,我这心里就五味杂陈。感动吗?或许有一点。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精准戳中后的憋屈和不爽。尤其是当那句撕心裂肺的“快来救救我”响起时,我觉得,这才是整段视频里唯一一句真话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“妈妈你真棒”成了一句万能膏药。孩子带得好,你真棒;工作家庭两不误,你真棒;熬夜给娃做辅食,你真棒;累到眼圈发黑还能挤出个笑脸,你简直棒呆了!
听起来是夸奖,实际上呢?它像一剂温柔的蒙汗药,让你在晕乎乎的自我感动中,忘记了追问:“我为什么非得这么棒?”
这句赞美,巧妙地把所有的结构性问题,都打包成了对个体的能力要求。没人问你的伴侣在哪里,没人关心你的职场天花板,更没人探讨社会托育体系有多拉胯。他们只是微笑着,给你递上一顶“好妈妈”的高帽,然后心安理得地走开。你瞧,她自己能行,她“真棒”。
这不叫赞美,这叫“赞美式绑架”。它用最廉价的口头肯定,堵住了你所有求助的嘴。仿佛你一旦开口说“我撑不住了”,就是辜负了这份“棒”。
所以,当视频里那句“快来救救我”冲破喉咙,它才显得如此珍贵,如此振聋发聩。
这不是一句矫情的抱怨,这是一声清醒的呐喊。它捅破了那层名为“母爱”的窗户纸,把下面血淋淋的现实甩在了所有人脸上。救救我,从日复一日的屎尿屁里;救救我,从“丧偶式育儿”的孤岛上;救救我,从深夜崩溃又在清晨强行重启的死循环里;救救我,从那个被“妈妈”这个身份吞噬掉的、名叫“自己”的灵魂里。
喊出这句话的妈妈,才是真正的“勇士”。她敢于承认自己不是超人,她拒绝在“为母则刚”的剧本里演到死。她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世界:神坛太冷,我想下来做个人。
这声求救,求的到底是谁?是那个永远在“忙”的丈夫?是只会说“谁不是这么过来的”的长辈?还是那个被寄予厚望,却又让你失去自我的孩子?或许都不是。她求的,是一个能让她喘口气的社会,一个能把她当“人”而不是当“神”的家庭环境。
咱们的文化,特喜欢歌颂苦难,尤其是母亲的苦难。“女子本弱,为母则刚”,听着多悲壮啊。可这背后,是对女性权利和个体价值的漠视。凭什么一个女性,就非要通过“刚强”来证明自己的价值?她就不能脆弱,不能喊累,不能撒手不干了吗?
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,叫“情绪价值”。可对于妈妈们来说,最不需要的就是空洞的情绪价值。她们缺的不是一句“你真棒”,而是一双能搭把手的手,一个能让她睡个整觉的夜晚,一段能让她“管他呢”的放空时间。
如果你是旁观者,下次再想点赞之前,不如想想你能为身边的妈妈们做点什么。哪怕只是帮她看五分钟孩子,让她能安心上个厕所,都比一百句“你真棒”来得实在。
至于妈妈们,我想说,大大方方地承认“我不棒”,坦坦荡荡地喊出“快来救救我”,一点都不可耻。这恰恰是你挣脱枷锁、开始为自己而活的号角。
因为,一个懂得求救的妈妈,才是一个真正开始爱自己的妈妈。而这,比什么都棒。
所以,这篇文章写给所有人看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