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就是说,这年头,一个人有两张嘴,早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。一张长在脸上,负责讲礼貌、画大饼、灌鸡汤,主打一个山河无恙,岁月静好。另一张,那张看不见的、长在肚子里的“嘴”,负责的可是食欲、物欲、和一切最原始的冲动。而要我说,别装了,你下面的嘴可比上面的诚实点评。
你以为你骗得了谁?顶多骗骗那个沉浸在自己“人设”里无法自拔的你罢了。
朋友圈里的“精神贵族”,外卖软件里的“碳水教父”
来,打开你的社交软件,是不是看着特有面?今天聊黑格尔,明天品普洱茶,周末不是在看展就是在去滑雪的路上。言辞之间,淡泊名利,视金钱如粪土,仿佛下一秒就要羽化而登仙。
可你敢不敢把你的外卖APP、购物车的截图也一块发出来?
那上面的嘴说着“轻食减脂,健康生活”,下面这张嘴却在深夜十一点半,诚实地点了一份“豪华双层芝士牛肉堡套餐,可乐要冰的”。那上面的嘴刚刚分享完一篇《极简主义生活指南》,下面这张嘴已经为了凑够“满300减40”的优惠,买下了一堆压根用不上的玩意。
这叫什么?这就是“赛博人格”与“真实肉体”的激烈搏斗,结果往往是肉体一招KO。你的消费记录,你深夜的搜索历史,你那日益增长的体重……这些由“下面的嘴”主导的行为,才是一个人最无可辩驳的“用户画像”。它不玩虚的,不说场面话,它用最赤裸的数据,给你的人生来了一段最真实的点评:别听他说了什么,去查查他为之付钱的,是什么。
嘴上都是主义,心里全是生意
这种“上下嘴”打架的场景,在职场和情场里,更是上演得如火如荼,堪称一出永不落幕的人间喜剧。
你的老板在大会上激情澎Pai,把公司描绘成一个“大家庭”,声称“我们从不亏待任何一个奋斗者”。你听得热血沸腾,恨不得当场为公司肝脑涂地。可到了年底,那个马屁拍得最响、PPT做得最漂亮、但活干得最少的人拿了“优秀员工”,而你这个“老黄牛”,只得到一句“年轻人,眼光要放长远”。你看,他上面的嘴负责喂你“梦想”,下面的嘴却在奖金分配表上,诚实地写下了“亲疏远近”四个大字。
情场上更是如此。“我爱你”这三个字,现在比“你好,谢谢”还廉价。他可以每天对你说一百遍“我爱你”,却在你生病时,用“多喝热水”四个字就把你打发了。她可以哭着说“我不能没有你”,转头就跟别人在游戏里组了“情侣CP”。
别再傻乎乎地问“他到底爱不爱我”了。一个人爱不爱你,别听他嘴里怎么说,要看他的时间、金钱、和精力,这些最宝贵的、由“下面的嘴”掌管的资源,到底花在了谁的身上。时间花在哪,心就在哪;钱花在哪,爱就在哪。这道理糙得很,但比任何情话都管用。
所以,别再纠结于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和天花乱坠的言语了。那张“上面的嘴”,说穿了,是用来社交的,是用来包装的,是用来在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草台班子上唱戏的。而那张“下面的嘴”,才是你生命真正的引擎,它诚实地、笨拙地、甚至有些粗鄙地,驱动着你去追求你真正渴望的东西。
与其费尽心机去戳穿别人的“口是心非”,不如先坦然面对自己的“言行不一”。承认吧,我们每个人,都是那个一边收藏着“健身视频”,一边往嘴里塞着薯片的矛盾体。看清了这个真相,你或许会少很多烦恼,多几分自嘲的幽默。毕竟,在这场名为“人生”的大型真人秀里,我们都是言不由衷的演员,而身体,才是那个永远不会说谎的、最耿直的观众。
发表评论